铜的崛起:全球十大铜企排名我们占仨,全球26座超级铜矿我们占俩!
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市场,中国消费了全球约50%的铜资源,没有市场定价权意味着“被动挨宰”。近几年,中国也在不断扩在全球铜原料市场的版图......
01
低储量、高消费,中国铜缺少定价权
1、铜矿资源分布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铜储量共约为7亿吨。其中智利、澳大利亚和秘鲁是铜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合计储量占全球资源储量的53%。
美国、墨西哥、中国、俄罗斯属于铜储量的第二梯队,在全球总储量中的占比在4~6%之间,中国铜储量约3000万吨,约占全球资源储量的4%,排名全球第6位。
2、铜矿产量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矿山铜产量为2066万吨,其中,智利铜矿产量为557万吨,虽同比下滑约5%,但仍为全球最大的铜矿供应国;2016年,由于拉斯邦巴斯等大规模矿山投产影响,秘鲁铜矿产量同比增长37%至235万吨,超越中美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矿生产国。
2016年,中国铜矿产量达到140万吨,排名全球第四,铜矿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78%。
3、铜矿消费量及对外依存度
2016年,全球铜消费量为2340万吨,其中,中国铜消费量约为1030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4%。
低储量、低产量、高消费,预示着中国必须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铜精矿360.9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2.06%。
面对世界铜原料行业的寡头垄断,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市场,中国处处看别人眼色,而打破垄断的最好途径是进入全球铜原料市场。近几年,中国多个企业及其矿山在全球铜原料市场开疆扩土,为中国在全球铜市场增加了话语权!
02
中国两座矿山入围全球超级铜矿名单
目前,世界级超级铜矿(铜金属资源及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仅有26座,约占全球总项目的1.53%,但储量却占世界总储量的38.35%。
全球26座超级铜矿山中,智利拥有9座,是拥有超级铜矿最多的国家,全球最大的四座铜矿均位于智利,全球最大的铜矿为智利的Andina Division铜矿,储量达到1.189亿吨,目前属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所有。
从国家来看,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等公司参与了8个超级铜矿的投资,其次是智利,其公司参与了7座超级铜矿的投资,中国近邻日本也直接参与了6座超级铜矿的投资。
中国有两座矿山入围了全球超级铜矿名单,分别是紫金的卡莫阿(Kamoa)铜矿和中铝的西藏多龙矿区。虽与智利、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两座矿山均是近年才获取,且潜力巨大。
03
中国诞生全球铜业寡头
2017年,中国进口铜矿达1735万吨,同比增长2.31%,刷新历史高位,作为一个依赖进口铜的国家,如何掌握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各大矿业公司2017年生产报告的公布,铜矿产量座次也陆续排定,让人欣喜的是,在一众掌握全球铜市话语权的矿业寡头行业里出现了中国矿企的身影。
2017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为2000万吨,而全球前12强的铜矿公司产量合计超过1100万吨,占全球产量达55%以上,中矿企进入全球12强意义非凡。
2017年,智利国家铜业公司(182万吨,预估)、美国自由港公司(170万吨)、必和必拓(145万吨)和嘉能可(126万吨)四家企业牢牢占据全球产铜企业前四名,且产量均超过了100万吨。
2017年进入全球铜矿产量前十二强的门槛为44.1万吨,较2016年的45.3万吨降低了1万吨,主要原因就是老牌巨头产能缩水,12家巨头中,有8家铜产量出现下降。如受全球最大铜矿埃斯康迪达一季度罢工影响,必和必拓(持股57.5%)全年铜产量下降8万吨,力拓(持股30%)下降了4万吨;受刚果(金)矿山产能不足等因素影响,嘉能可2017年前三季度铜产能同比下降了6万吨。
在12强中,排名上升最快的是中国矿业公司五矿资源,在旗舰项目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首年满负荷生产的带动下,铜产量接近60万吨,排名超越了力拓、第一量子和英美资源,跃升至第8位。
04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掌握铜市话语权
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市场,中国消费了全球约50%的铜资源,没有市场定价权意味着“被动挨宰”,铜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中国处处看别人眼色,严重危害国家资源安全。
目前,我国铜精矿产量超过1万吨的铜矿仅有18个,储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0%,可谓国内铜业市场的顶梁柱!
目前,这些万吨级矿山不得不面对随着开采年限增长,资源量减少、开采深度增加等问题,加之环保责任重大,成本也越来越高,各大铜矿山都在不断的克服资源下降在更深处加大资源量的填补,保证矿山服务年限。
多宝山铜矿、拉拉铜矿等一些露采矿山将面对矿脉的变化向坑采转变;坑采的矿山将继续加深作业范围,大红山、冬瓜山等采矿深度已经达到-1000m以上。
在国内矿山开展降本增效、探矿找矿、提高技术指标,确保产量、效益双达标的情况下,海外矿山发力显得弥足珍贵。
(来源:矿业汇)
本微信转载稿件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微信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主办方联系。